原創|其它|編輯:郝浩|2009-11-17 14:03:37.000|閱讀 550 次
概述:驗血是醫學診斷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把血樣送去分析既耗時又價格昂貴。如今,英國科學家正在利用納米技術開發一種便攜式的低成本驗血工具。這個新工具由南安普敦大學開發,醫生將可以在現場使用這個工具驗血,而不再是將血樣送往實驗室,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降低了成本。
# 界面/圖表報表/文檔/IDE等千款熱門軟控件火熱銷售中 >>
驗血是醫學診斷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把血樣送去分析既耗時又價格昂貴。如今,英國科學家正在利用納米技術開發一種便攜式的低成本驗血工具。這個新工具由南安普敦大學開發,醫生將可以在現場使用這個工具驗血,而不再是將血樣送往實驗室,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降低了成本。
領導這項研究的南安普敦 大學電子與計算機科學學院教授Peter Ashburn說:“如果基本的驗血可以在醫生診室中進行,并能立即給出結果,那么除了可以節省費用,還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務。”“這項技術有 數個應用。除了診斷,這個工具還可被用于篩查、監控病情發展以及發明新藥。”他補充說。
這是一個由從事電子與計算機科學、醫學、社會科 學以及化學研究的科學家組成的跨學科團隊進行的一個為期三年的項目,旨在開發新的納米線用于大量生產這種全新的驗血工具。納米線的表面涂有一層化學物質, 使它們可以探測到血液中的某些抗體。當抗體黏著在這種細微的線上時,通過它們的電流量就會改變。納米線可以埋植在一塊微小的芯片上,發揮傳感器的作用。研 究人員正在以與普遍應用在計算機和電視顯示上相似的方式利用納米技術開發這種工具。
按照Ashburn的說法,如果是在實驗室之外,標準實驗室驗血程序就具有局限性。由于需要對復雜病情——如腫瘤增大——進行快速診斷,對便攜式驗血工具的需求就變得愈加迫切。
Ashburn說:“標準的臨床實驗室檢測在實驗室之外有局限性,這樣一來就降低了新蛋白質生物標記對復雜病情的診斷影響,如癌癥和慢性炎癥。一維納米結構,如納米線,是診斷的理想用料,因為它們可以被整合到微型流體芯片中,而芯片可以提供完整的傳感器系統。”
這些技術的潛力是巨大的,但是應用創新的醫療技術需要對日常工作中的實際操作有著透徹的理解。因此,該研究項目的很大一部分工作是評估將新技術應用到社 會學方面,以及將之結合到病人治療中所需要作出的改變。“我們需要理解如何比較這種新的驗血機制與已有的組織形式、專業知識和跨專業的關系。”南安普敦大 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Susan Halford說道,“特別是以全科醫生診療檢查替換醫院實驗室檢查,對醫療機構來說,需要一整套細微而又具有高度政治化的改變。雖然該技術具有巨大的潛 力,但是如果使其承擔在公眾咨詢中具有如此之高優先度的社會利益創新,那么我們就需要深入了解如何才能使之真正被利用。”
據介紹,該系 統可以甄別3種主要類型的白細胞,T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中性白細胞,而且比現有的方法更快,花費更低。研究小組下一步要把紅血球與血小板計算也包含到 這個裝置中來。他們的最終目的是成立一個公司,生產大約1000英鎊就可購買到的手持式設備,而在這個設備上可以使用幾便士就能買到的一次性芯片。
本站文章除注明轉載外,均為本站原創或翻譯。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不得修改原文相關鏈接,如果存在內容上的異議請郵件反饋至chenjj@fc6vip.cn
文章轉載自:網絡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