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使用教程|編輯:黃竹雯|2016-07-12 16:12:34.000|閱讀 1316 次
概述:很多朋友在做性能優化的時候只知道跟蹤SQL,然后找到SQL性能差的進行優化,當然這也是辦法之一,但影響web加載速度的原因很多。本文將為大家介紹強大的網頁數據分析工具——HttpWatch,以及它的使用方法。
# 界面/圖表報表/文檔/IDE等千款熱門軟控件火熱銷售中 >>
最近一段時間再做頁面的性能優化,很多朋友在做性能優化的時候只知道跟蹤SQL,然后找到SQL性能差的進行優化,當然這也是辦法之一,但影響web加載速度的原因很多,數據庫聯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想真正優化頁面還是要從頁面的每一次請求進行分析,甚至一張圖片的大小都是我們優化的節點。
HttpWatch強大的網頁數據分析工具,通過它,我們可以觀察每一次請求的軌跡,還有網頁摘要、Cookies管理、緩存管理、消息頭發送/接受,字符查詢,POST 數據等頁面深層信息。
下面我們簡單介紹它的實用,安裝完成后,在ie工具中可以找到它的開關,打開后出現在瀏覽器的下方,如圖1:
點擊“record”按鈕開始錄制請求軌跡。
圖2就是所有請求明細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每一次請求的地址、請求開始的時間(相對時間)、花費的時間、請求類型、請求狀態、請求方式等。
從timeChart,我們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那些請求花費的時間較長,一般柱狀的長短表示從請求到接受共花費的時間,我們重點需要優化那些柱狀較長的部分,當然我們也可以點擊time列,按請求時間排到序,直接找出請求時間最長的部分。
針對每一條柱狀圖,又分為好幾個部分,用不同顏色表示。這些顏色表示不同的時間段。舉例說明,我們點擊一條明細,在下方會出現該條請求的所有詳細信息。我們點擊TimeChart的Tab頁。
這是一個google廣告的請求,分為5部分,依次如下:
白色:空白時間,0.001s,表示頁面刷新后0.001s才開始這個請求。
綠色:請求發送時間,也是0.001秒
紅色:等待時間,這個影響因素較多,網絡、數據庫查詢等等。
青色:請求接收,這條請求結果只返回了304的請求狀態,所以時間很短,上圖幾乎看不到。
藍色:從瀏覽器緩沖中讀取,因為返回304,表示該文件最后更新日期沒有發生改變,所以從緩存中讀取該文件。
在圖2的明細表中還有幾個指標需要我們注意,一個是received和result,表示請求接受的大小和狀態。舉例說明,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們找到分別在0.272s和0.892s兩次請求jquery文件:
-----------------------------------------------------------------------------
Start received result url
0.272 15981 200
0.892 91 304
兩次請求有什么不同,第一次200請求成功請求,所以接受的數據大小為js的大小15.9K,第二次304,只返回一個狀態,表示該文件最后更新時間沒有改變,文件可以從瀏覽器緩存中取得。從這也可以看出在ie中點刷新和在地址欄打回車并不一樣,點刷新素有文件都會像服務器發送請求,只是如果文件被緩存,只返回304狀態,在地址欄打回車時,緩存的內容不會像服務器發送請求,直接從緩存中獲取,HttpWatch中result中顯示為(cache)。當然點擊每一條明細,也可以在下面的詳細信息中查看是否被緩存,如何緩存,過期時間、健等信息。
還有其他信息,如cookies、queryString等信息,這里就不一一列舉,大家多使用使用就熟悉了。
本站文章除注明轉載外,均為本站原創或翻譯。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不得修改原文相關鏈接,如果存在內容上的異議請郵件反饋至chenjj@fc6vi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