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行業資訊|編輯:陳俊吉|2016-08-03 14:44:48.000|閱讀 652 次
概述:企鵝智酷對全國萬名滴滴與Uber用戶進行調查,并按照性別、收入水平等維度進行精準匹配抽樣,發布了這份《大合并背后,滴滴+Uber中國收益報告》,為你揭秘滴滴與Uber中國合并后,整個中國出行市場的最新格局和未來趨勢洞察。
# 界面/圖表報表/文檔/IDE等千款熱門軟控件火熱銷售中 >>
相關鏈接:
一、合并分析:Uber中國給滴滴帶來什么?
短期利好:
1, Uber中國將為滴滴帶來超過兩成的新增獨立用戶,且其中高消費群體比例高于滴滴原有用戶群;
2, 隨著中國出境游市場的告訴發展,滴滴借助Uber全球的資源,可以聯合打造境外出行服務;
3, 對于司機側的燒錢補貼將會快速降低,有利于滴滴的運營成本控制和資源的優化配置;
長期利好:
1, 滴滴在未來高客單價出行服務方面,既可以與Uber中國品牌聯動并行,也可以進一步擴大兩個品牌的定位差異性;
2, Uber的數據資產,以及Uber全球和滴滴之間的交叉持股,將為滴滴的數據化和智能化業務有所幫助;
3, 從估值來看,滴滴+Uber中國不只是280億美元+70億美元的簡單加法。徹底占據中國市場后,新的滴滴將在資本市場獲得更高的遠景認可。
4, 為了應對進一步的市場監管壓力和傳統出行行業的對抗,滴滴與Uber中國合并后,在互聯網出行市場會降低精力和資源的內耗,在監管博弈和與傳統出行的競爭方面,提升話語權。
二、合并增益:滴滴與Uber中國的用戶重合度
調研發現,在滴滴與Uber中國的用戶中,重合比例達到37%(既使用滴滴也使用Uber),而雙方的非重合獨立用戶中,滴滴達到42%,Uber中國為21%。
對于滴滴而言,此次收購不僅可以擴張兩成的獨立新增用戶規模,也讓滴滴原有用戶中近半數的重合用戶,消除了流失向競爭對手的潛在風險。(調查顯示,重合用戶中傾向于Uber中國的比例高于滴滴)
三、獨立運營價值:兩品牌用戶忠誠度高
我們接著對滴滴與Uber中國各自獨立用戶進行了進一步調研。在滴滴用戶中,合并后愿意轉向Uber的比例約為1.8%,而在Uber用戶中,合并后考慮轉向滴滴的約為0.9%。
雙方的用戶忠誠度均高于我們的預期。對于滴滴而言,合并后保持Uber的品牌獨立是必要且重要的,整個市場依然存在其他競爭對手,而Uber中國的獨立用戶,對于直接轉向滴滴產品并無強烈意愿。
四、商業潛力:Uber白領群體略高于滴滴
在對Uber中國與滴滴的獨立用戶調研中,我們對收入結構進行了分析。以月收入5000元為分界,滴滴用戶群中,高收入群體占比約為36.6%,Uber中國則達到了43%。
出行市場本質上是大眾消費。兩者用戶收入結構的差異,主要源于服務布局和品牌認知的差異性。對于滴滴而言,Uber中國獨立用戶中的高消費群體,能很好地支援滴滴在專車乃至未來更高級和定制化出行服務(高客單價)方面,所必然要進行的開拓。
五、消費者隱藏風險:對合并后的服務保持憂慮
對于滴滴和Uber中國這種市場規模的合并,消費者的疑慮是難以在短期消除的。高達74.6%的消費者擔心兩大巨頭合并后,會導致出行服務質量下降和成本增加。
滴滴在第一時間宣布,將保持Uber中國品牌獨立性。但我們回看去年滴滴和快的的合并,會發現快的在合并后并沒有消失,不過其份額越來越小。滴滴和Uber中國合并后,兩款產品會具體出現怎樣的變化還有待觀望。
有12.1%的消費者對于合并持完全樂觀的態度,認為合并后出行會更加便利。
六、性別差異:女性在意安全,男性在意舒適
價格是超過一半消費者選擇出行應用的首要考慮因素。除價格之外的考慮因素呈現出明顯的性別差異。男性接下來更看重服務質量與舒適度,占比22.5%。
更在意安全的女性消費者是男性的近2倍,達到17.5%。考慮支付便捷度作為選擇出行應用的首要因素的消費者不到5%,也側面說明目前的出行應用在支付上已經非常便捷和成熟。
七、總結:出行市場格局已定
在QuestMobile的2016第一季度的出行app觀測中,滴滴出行和Uber的月活躍用戶和日活躍用戶都是行業第一和第二,并且與第三名甩開差距。滴滴是Uber活躍用戶的三倍多,而Uber的月活躍用戶同比增長率則高達890.5%。
隨著滴滴和Uber中國合并,出行市場的資本熱度和燒錢熱度暫緩,出行市場格局基本穩定。
詳情請咨詢!
客服熱線:023-66090381
本站文章除注明轉載外,均為本站原創或翻譯。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不得修改原文相關鏈接,如果存在內容上的異議請郵件反饋至chenjj@fc6vi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