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行業資訊|編輯:蔣永|2017-01-09 10:30:44.000|閱讀 326 次
概述:在2016年我們看到巨頭和創業公司,都做了大量的AI方面的創新和投資,炒得火熱。2017年,趨勢會如何?
# 界面/圖表報表/文檔/IDE等千款熱門軟控件火熱銷售中 >>
最近一期的福瑞斯特調查顯示,在商業和科技專業人士中,正在研究AI的達58%,已在使用AI系統的只占12%。部分原因是因為AI應用級產品才剛剛實現,另部分原因是因為AI確實有難度。AI需要相當專業化的技術和自行研發的能力。
但是像Facebook公司的Wit.at和Howdy公司的Slack機器人正在競相成為AI領域的VB(微軟的VB可視化編程語言和工具,上手快,使用簡便-譯者注),給相對不是很內行的開發者提供了“點擊式”的會話界面。像Bonsai,Keras,以及TensorFlow(如果你不介意自己編程)這類工具,簡化了深度學習模型的操作。谷歌API和微軟Azure云平臺,則允許你創建智能應用,而無需考慮底層運行平臺的配置和運維。
我們現在并不奢望搞出大型、通用AI系統。但我們確實希望能開發出專門、有針對性的AI系統,比如:
關于邪惡AI將接管世界的言論會減少,但是AI系統沖擊經濟的言論將增多。擔心AI偷走人類工作將不是新鮮事,但我們期待,就AI對經濟方面的影響,進行更深入細微的對話。
我們注意到(并且很歡迎)AI領域很有趣的發展,即幫助人們篩選信息以抵御信息過載,尤其在以下領域:
1967年,MIT人工智能實驗室的聯合創始人Marvin Minsky說過“經過一代人努力,創造一個人工智能的問題將被基本解決”。這個預見錯了嗎?不見得。但是仍然有些基本問題有待解決。有一些進展,比如:
機器智能領域,包括了從純機器智能到輔助人類的廣泛范圍。情緒智能與偵測,以及輔助人類解決問題方面的進展,將為人類和機器智能之間提供更加豐富的人機交互。
大多數AI系統是黑盒子,機理非常復雜。跟AI倫理和隱私相關的風險真實存在,需要深思熟慮,已達成一致意見。這些問題不會在2017年就能解決,但我們期望能有所進展。
本文轉自()
活動時間:2017.1.1-2017.1.31
本站文章除注明轉載外,均為本站原創或翻譯。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不得修改原文相關鏈接,如果存在內容上的異議請郵件反饋至chenjj@fc6vip.cn